技术委员会

TECHNICAL COMMITTEE

简介: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软件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软件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开源发展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青工委主任,《Journal of Software: Evolution and Process》联合主编(Co-Editor),《ACM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Methodology》、《Empirical Software Engineering》、《Automated Software Engineering》、《软件学报》等期刊编委,编委,IEEE软件维护与演化国际会议(ICSME)执委(2017-2020)。2016年获得NASAC青年软件创新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智能化软件开发、云原生与智能化运维、泛在计算软件系统等。研究工作获得ICSM 2011最佳论文奖、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ASE 2018/2021及ICPC 2022)、IEEE TCSE杰出论文奖(ICSME 2018/2019/2020)、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年度最佳论文奖(2018)。担任ICGSE 2014及ICSME 2017组委会主席,Internetware 2017及ICSR 2019程序委员会主席,2022年CCF中国软件大会(ChinaSoft 2022)组织委员会主席与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以及ICSE、FSE、ASE、ICSME、SANER、RE等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带领复旦大学CodeWisdom研究团队开展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及智能化软件开发平台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在多家大型企业进行了实践应用。
彭  鑫
复旦大学教授
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简介:
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微软杰出首席科学家(Distinguished Scientist of Microsoft),从事和领导数据、知识和智能(Data, Knowledge, Intelligence)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大数据分析、知识计算、数据可视化以及软件工程等。张博士带领团队在进行前沿研究的同时,与微软的众多产品部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多年来,团队持续将研究和创新成果成功转移到了微软的多个核心产品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张冬梅博士于2004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此前她在微软公司美国总部负责微软PhotoStory产品核心的开发。张博士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带领团队负责手写输入识别的研究工作,她的团队研发并推出了手写数学公式识别,并成功应用于Windows XP等产品中。团队所研发的东亚语言识别技术成功应用于Windows 7操作系统中。
2009年,张博士创立微软亚洲研究院软件分析组(Software Analytics Group),带领团队在软件分析这一结合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软件系统学科的交叉研究方向上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和技术创新。近几年,张博士的团队将研究扩大到商业智能领域,他们的研究成果帮助微软公司的PowerBI产品在商务智能和分析平台领域最权威的评测中进一步扩大了领先优势。
张冬梅博士拥有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以及清华大学硕士和学士学位。


张冬梅
微软杰出科学家
微软STCA首席科学家
简介: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副主任,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111”计划)基地负责人。曾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计算机科学系正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计算机学会(ACM)会士、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士。曾获科学探索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青及其延续资助,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职业发展奖(NSF CAREER Award),ACM软件工程领域(SIGSOFT)三大奖项中的两项(有影响力教育工作者奖、杰出服务奖),IEEE软件工程领域(TCSE)杰出服务奖,软件仓库挖掘奠基性贡献奖,软件工程顶级国际会议ASE 2021最有影响力论文奖等。担任CCF软件工程专委会副主任,2020年中国计算机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软件工程顶级国际会议ICSE 2021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软件测试、验证与可靠性(STVR)》Wiley期刊联合主编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软件工程,系统软件,软件安全,可信人工智能。
谢  涛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ACM/IEEE/AAAS/CCF 会士
简介:
同济大学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对话问答机器人等。长期在一线人工智能公司担任CTO之职。他是全球最大的中文开放知识图谱联盟OpenKG发起人之一。他负责主持多项国家级和上海市AI相关项目,发表100余篇AI领域高水平论文,被引用次数达到2900余次,H-index达到26。他构建了全球首个可交互养成的虚拟偶像—“琥珀·虚颜”;所构建的智能客服机器人已累计服务用户超过10亿人次。目前,他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术语工委副主任,SIGKG主席,上海秘书长,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语言与知识计算专委会副秘书长,上海市计算机学会自然语言处理专委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AI校友会秘书长等社会职位。


王昊奋
同济大学特聘研究员
OpenKG发起人之一
简介:
华为云智能化研发首席专家/PaaS技术创新Lab主任/CCF委员会副主任
加入华为之前,他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近期带领团队基于华为的代码大模型 Pangu-Coder研发了智能编程助手 CodeArts Snap。
王千祥
华为云智能化研发首席专家
CCF软件工程专委副主任
简介:
阿里巴巴达摩院机器智能语言技术实验室研究员,自然语言基础技术,对话技术和多模态翻译团队负责人。他领导了 AliNLP 基础技术研发和业务落地,云小蜜对话技术和多模态翻译技术,并支持集团内外的国际化业务需求。黄非博士毕业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之后在 IBM 和 Facebook 从事自然语言处理的研发和技术管理等职位。曾在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的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文章 40 多篇,获得美国专利 10 多项,曾担任 ACL,IJCAI,COLING 等多个 NLP 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 / 资深程序委员和多个期刊会议论文的审稿人。


黄  非
阿里巴巴通义实验室副总裁
简介:
王士进博士,讯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带领团队陆续开展了认知智能、智慧教育等技术方向研究,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获得30余项国际比赛冠军,在TASLP、AAAI、ACL、KDD、SIGIR等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了专利80余项,同时还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973等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作,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等奖项称号。
王士进
讯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简介: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智能软件工程的研究。慕测平台(mooctest.net)创始人、IEEE软件测试大赛发起人。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期刊Associate Editor,JSS、SPE、SQJ等期刊Guest Editor。主持发明专利转让项目2项、发明专利许可项目1项、海关总署金关工程二期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面上项目和国际交流项目)8项。在TOSEM、TSE、ICSE、FSE、ISSTA、ICST等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已授权26项),部分专利成果已经在百度、阿里、华为等知名软件公司转化,研究成果获201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7年CCF NASAC-东软青年软件创新奖和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陈振宇
南京大学教授
智能软件工程实验室主任
京ICP备2020039808号-4 京公网安备11011202100922号